司改路上你、我、他
广南县人民检察院 张宁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这是千百年来人们对社会公平和正义的追求与向往,以“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为主要价值取向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追求社会层面的公平正义描绘了宏伟蓝图,然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是不变的真理,社会的公平和正义、法治和规范从来都不是自发形成的。2014年,中央出台司法体制改革方案,为现阶段如何更好地实现和维护社会的公正和法治作好了顶层制度设计,确定了上海等7省市为改革试点。2016年,司法体制改革由试点向全国推开,一夜间,司改之路铺设到我们中间,我们文山检察、体制上下以积极的姿态,迎接、适应、融入了司改之路。
蓦然回首,云遮断归途!看,司改路上的你、我、他怀揣着检察之梦昂首前行,迈着坚定的步伐、开启新的检察行程。
小李,一名有着多年公诉经验的检察官,研究司改政策、关注司改动向,希望自己能成为一名员额检察官。面对权力清单,自己能否可以独立驾驭案件的司法公正也曾产生怀疑。如今,小李已梦想成真,发现司改让他真正体会到司法责任,让他更加审慎对待每个案件。准确定罪量刑是检察权威的公正体现,抚平犯罪创伤、化解社会矛盾是社会的需求,沟通协调是为了更有力的法律监督,事实证据是说服自己最强的声音,司改让小李把这些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司改路上的小李,真正明白什么是司改:改的是管理体制,不改的是对正义的追求;改的是追责制度,不改的是对公正的坚守;改的是名称头衔,不改的是对犯罪的怒吼!想到这些,小李对司改的美好前景愈发坚定。
小张,因办案年限不足、经验不够,暂时无法成为员额检察官,转为了检察官助理。从主办案件到辅助办案,角色转变、内心彷徨、检察官梦想交织在心中,何去何从?渐渐地,一个强有力的声音告诉自己,要实现梦想、要向往员额检察官,至少要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是一名称职的检察官助理。为了辅助办案,小张全身心投入到接待申诉群众、调查取证、审查分析案情、寻找公益诉讼线索等检察辅助工作中。从当事人的心酸陈述中,小张感受了老百姓被侵权的无奈和对法律公平正义的渴求;从被污染河流附近居民的无奈诉求,让她体会到了群众对青山绿水、宜居环境的渴望。她终于明白,与其忧虑、抱怨甚至吐糟司改,不如做好当下、思考未来!只要我们强大自我、提高自我、适应改革,一定有机会进入员额、实现梦想,因为:心若在,梦就在。
小黄,是一名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她也曾畅想司改后的行政事务工作模式、行政人员与员额检察官的薪资差别等等问题。司改之后,在检务保障的大部制环境下,小黄从以前埋头做事、默默无闻的单兵作战,到现在互相配合、多方联动的工作机制,不断提供优质服务,保障检察工作有序有力开展。她感受着司改带来的真实参与感和满满获得感,这让她乐在其中、享在其中。她始终坚信:无论在哪个岗位上,都要努力做一个有法律信仰的人,一个有职业担当的人,一个能够不计利害为法治建设付出一切的人;那么大的世界,那么远的路途,即使不在办案一线,只要保持着这份热情,在司改大路上也能走得更实、走得更远。
改革从来就不是一首田园诗,改革的实质就是利益的调整,责任的担当,在调整中不断地彰显社会的公平和效益,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不断增强社会的活力。司法体制改革也不是一路坦途,当入额检察官名额有限、办案责任加重、薪资待遇悬殊、职级晋升未明等等一系列现实问题摆在我们眼前的时候,老同志也曾有过不解,年青同志也曾有过迷茫,但我们始终坚持着,我们始终以“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作为办案宗旨,以“忠诚、公正、清廉、为民”作为价值取向,哪怕司改路上遭遇挫折,我们也毫不气馁,哪怕司改路上困难重重,我们也矢志不渝!司改路上的你、我、他,只是全国检察机关的一个个缩影,以小见大,这些也正体现着司法体制改革的精神,体现的当代检察机关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走过司改的阵痛期,我们对司法体制改革、对我们的检察事业有了全新的认识,我们每一个人都在用尽全力为推进中国的法治进程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人民检察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