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剪纸、纳西族东巴画、
彝族海菜腔、傈僳族民歌
……
说到“非遗”,
云南真的是“家底雄厚”!
近日,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开展了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推荐申报和评审工作。组织省内外专家对16个州(市)预申报的200多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多次筛选,遴选了47个拟推荐项目;举办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推荐申报工作培训班;47个拟推荐项目的所在州(市)报送了申报材料;经我厅选取的评审专家分组评审、集体评审以及厅评审工作领导小组审核,并经厅党组会议审议,提出了云南省拟推荐申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单,共30项。
现将云南省拟推荐申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单向社会公示,公示期为20日(从2019年10月1日起至10月20日止)。如有异议,请在公示期内,以书面形式进行实名反映(以邮戳或邮件日期为准)。
受理单位: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非物质文化遗产处
通讯地址:昆明市滇池路678号
邮政编码:650200
电子邮箱:ynwhtfyc@126.com
联系人:潘振焱
联系电话:0871-64608218
特此公告。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2019年9月30日
来看看有哪些吧!

“闹兜阳”是苗族的重大节日,2019年6月7、8日,马关县小坝子镇老懂寨村举行了盛大古朴的苗族“闹兜阳”节活动,万名游客一起“闹兜阳”。

“闹兜阳”是苗族的重大节日,是一个以尊重人才、崇善、洁好团结为宗旨的有效载体,其目的是纪念兜阳和推举与兜阳一样的好人能人。在以往的基础上,今年小坝子镇老懂寨举行的“闹兜阳”活动主要突出“游转”,通过开展活动,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凝聚民族精神,维护民族和谐稳定,共同进步,共筑梦想,不断推进广大苗族同胞大力弘扬优秀民族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边疆民族和谐发展。


什么是“非遗”呢?
非遗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义为:
各民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包括:民间长期口耳相传的诗歌、神话、史诗、故事、传说、谣谚;
传统音乐、舞蹈、戏剧、曲艺、杂技、木偶、皮影等民间表演艺术;
民众世代传承的人生礼仪、岁时活动、节日庆典、民间体育和竞技有关生产、生活的其他习俗;
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
传统的手工艺技能;
与上述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场所等。
目前,中国已经有京剧、中医针灸、活字印刷术等39个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总数位居世界第一!
来源:云南网